用於骨關節炎的軟骨保護治療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是一種慢性、退化性並影響關節的疾病。1,2由於保護關節的軟骨受到磨損,導致受影響關節不時會出現僵硬、腫痛、活動困難的症狀,而最常受骨關節炎影響的便是膝關節。2,3骨關節炎的成因可分為退化性或非退化性關節炎,當中以退化性關節炎為主因。3退化性關節炎是指隨年紀增長,膝關節經長年累月的磨擦而勞損,軟骨變薄甚至消失。最終,骨頭在失去軟骨保護下互相磨擦,導致發炎。4骨關節炎主要影響中老年的長者,而女性亦會較為高危。1常見的例子包括病人於爬樓梯時,膝蓋會出現痛楚。4
缺乏治療的骨關節炎會不斷惡化。於醫學上來說,骨關節炎的進展會以軟骨或關節受損的程度可分為4期:於第1至2期屬病情初期,病人的關節會出現輕微發炎跡象(例如紅腫熱痛或僵硬),軟骨於此時並未出現大的受傷或明顯的變化;於第3期則屬於後期,軟骨開始出現破損、磨蝕、撕裂、甚至開始長出骨刺,令病人活動時倍感困難;第4期會引申至關節內軟骨或骨刺破裂,引致關節永久變型。第4期的骨關節炎並不能單靠保守性治療,往往需要依賴外科手術去替換新的關節才能徹底根治。2當踏入第4期,軟骨細胞已破壞到不可恢復的地步,所以及早治療及於早期保護軟骨是非常重要的。4
由於骨關節炎的成因和軟骨磨損及退化息息相關,軟骨保護治療就成為骨關節炎重要的一環。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是一種歷久常新的藥物,適用於較早期的病人。然而,口服劑型的非類固醇消炎藥有機會引致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例如腸胃不適、影響心臟及腎臟功能。2而年紀稍大的骨關節炎病人往往會伴隨著其他疾病,如三高、心臟病、腎病等等。陳禮樂醫生指必須平衡病者的身體狀況及有否其他器官問題而釐定病人是否適合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根據醫學文獻顯示,其他口服補充劑包括萄萄糖胺或軟骨素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但並非絕對性的幫助。2
除服用口服藥物外,軟骨保護治療治療亦包括注射藥物。陳禮樂醫生指出,現時骨科醫生會同時採用黏彈性補充療法(Viscosupplementation)及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以幫助退化性骨關節炎病人的病情盡快達到理想治療效果。黏彈性補充療法,又稱透明質酸注射針,是一種把透明質酸(軟骨和滑液的主要成分)直接注射入病人膝關節的治療方法。透過直接注射透明質酸至患處,身體可以利用透明質酸合成軟骨及滑液。黏彈性補充療法有鎮痛、潤滑關節、消炎、更有軟骨再生的效果5。
「若病人並不抗拒藥物注射,於早期使用黏彈性補充療法,有可能改變骨關節炎的進展,特別是因非類固醇消炎藥而出現腸胃不適、心臟或腎臟功能受影響的病人。」陳醫生指出。6因為黏彈性補充療法可減慢關節退化程度,更有效延遲骨關節炎病人對關節更換手術的需要。有醫學研究顯示,有使用黏彈性補充療法的病人比無使用黏彈性補充療法的病人延遲7,5 年才需進行關節更換手術。7,8而且,黏彈性補充療法經過超過30年醫學研究及臨床測試,皆發現其安全性非常高,適合大部分早期或中期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使用。5,7
市面上的黏彈性補充療法主要以分子量的高低、注射次數來區分。7於醫學研究及臨床經驗指出,高分子量的透明質酸比低分子量透明質酸對止痛、抗炎、及延緩軟骨退化的效果更佳。9主要原因是基於高分子量的透明質酸和人體健康的關節滑液較相近—具高度彈性和黏性,故潤滑效果較好且吸震效果更佳,能有效減少軟骨所受的磨蝕。10,11於陳醫生的臨床經驗中,一次性或多次性的注射效果並無明顯分別。各種的黏彈性補充療法各有長短,建議病人同醫生緊密溝通,以選擇最適合病人的治療。
以往亦會有於關節腔內注射類固醇藥物的治療方法。陳醫生指出:「注射類固醇已非治療骨關節炎的主流方法,已不被骨科醫生採納。」在醫學上來說,類固醇的療效較短暫,而且不適合免疫系統較弱的病人注射,而病人對類固醇亦較為抗拒。2除了黏彈性補充療法外,較新的治療方式亦包括血小板濃漿(PRP)治療。血小板濃漿(PRP)治療的原理在於提取高濃度血小板,並釋放生長因子以修傷受傷組織,希望有效加速病者對軟組織的痊癒。2然而,陳醫生認為PRP治療尚算一種較新的技術,其實際成效及成本效益則仍需保持觀望態度。9
由賽諾菲全力支持
Codexxxx
參考資料︰
1. Hame SL, Alexander RA. Curr Rev Musculoskelet Med. 2013;6(2):182-187.
2. Vaishya R, Pariyo GB, Agarwal AK, et al. J Clin Orthop Trauma. 2016;7:170-176.
3. Sen R, hurley JA. osteoarthritis. [updated 2020 mar 30].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0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482326/.
4. Union Hospital. 預防膝關節退化. Available from: http://www.union.org/new/tc_chi/health_info/health_articles_orthopaedics3.htm. Accessed 03 June 2020.
5. Legré-Boyer V. 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 2015;101:101.
6. Bannuru RR, Osani MC, Vaysbrot EE, et al.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19;27:1578-1589.
7. Reid MC. Adv Ther. 2013;30:967-986.
8. Delbarre A, Amor B, Bardoulat I, et al. PLoS One. 2017;12:e0187227.
9. Kopka M, Sheehan B, Degen R, et al. Orthopaed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9;7:232596711986011.
10. Stitik TP, Kazi A, Kim JH. Future Rheumatol. 2008;3:215–222
11. Gomis A, Pawlak M, Balazs EA, et al. Arthritis Rheum. 2004;50(1):31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