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精神科

  • 以為「完美主義」是大人專利?其實並非如此!原來小朋友年紀輕輕就已經有追求完美的傾向。精神科專科連凱欣醫生指出:「完美主義的形成,與先天及後天因素均有關係,甚至有小朋友只是兩歲,已經出現完美主義!」雖然追求完美有助小朋友力求進步,可是同時會為他們帶來壓力。有完美主義的小朋友做事往往因做來做去也不滿意,而需要花費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來完成工作,例如做功課、做手工或畫畫的時候,總是要求盡善盡美,過程中也不容許父母幫忙。當事情發展得未如理想時,小朋友的情緒會容易變得激動,甚至接近崩潰。這令他們懼怕學習新事物,不願意作出嘗試。雖然「完美主義」並非情緒病,但連醫生提醒:「完美主義的小朋友情緒起伏較大,比起同齡人士更容易患上抑鬱症或焦慮症。」

  • 迎接新生命是不少家庭最期待的事情,可是在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出現轉變、身體變化及身份的改變,都可能會為準媽媽帶來壓力。尤其是本身已患有抑鬱症的女士,在懷孕期間的情緒會更容易波動,甚至有機會令病情惡化。精神科專科梁婉珊醫生提醒:「患有抑鬱症的女士們在得知自己懷孕後,千萬不要被一時的喜悅心情沖昏頭腦,誤會自己的病情已經好轉而不需要覆診,否則有機會使病情惡化,所以患者應與醫生共同制訂一個合適的治療方案。」

  • 半夜驚醒,發現身處的木屋發生大火,連夜和家人逃離火場。這樣的經歷,不少人也從未幻想過,卻是一名婆婆的童年經歷。失眠、發惡夢、恐慌突襲,從此成為婆婆的日常,即使早已年過六旬,兒孫滿堂,但婆婆卻還未能逃離陰影。精神科專科趙珮瑜醫生指出:「當人遇上威脅生命的重大事件時,無論是親身經歷或目擊,也有可能患上創傷後遺症。假如沒有及時治療,後果可以很嚴重。」

  • 近日受疫情影響,股市波動,也導致經濟下滑,對各行各業均帶來負面影響,打工仔日夜擔心飯碗不保。到底情緒起伏大,是患上焦慮症的徵兆嗎?精神科專科沈君豪醫生表示:「疫情影響經濟以致出現憂心感覺是絕對可以理解及明白,相信大部分皆屬正常現象,未必是患上焦慮症。診斷焦慮症要視乎患者症狀(例如焦慮及寢食難安等)的嚴重程度,以及其持續性,如連續數星期或以上受到嚴重焦慮症狀困擾,並影響日常生活,就應諮詢醫生意見。如本身是焦慮症或情緒病患者,則要注意近日有否因外在環境令致病情反覆或復發。」

  • 面上掛上笑容,未必等於快樂。英國著名喜劇演員Rowan Atkinson (Mr. Bean) 竟是抑鬱症患者。這種外面戴著笑容面具,內裡卻抑鬱的現象被稱為「微笑抑鬱」(smiling depression)。雖然這暫時並未納入精神疾病的診斷手册內,但大家切勿忽視,因為「微笑抑鬱」患者不容易被察覺,到發現時可能為時已晚。

  • 你試過在聽到朋友訴苦時,勸他「想開一些」或向他仔細分析情況嗎?這個是我們慣常安慰朋友的做法,但原來這種溝通方式卻會使抑鬱症患者倍感壓力。精神科專科黃可欣醫生指出:「抑鬱症患者患上抑鬱,並不是他們的選擇,其實他們也不想陷入負面思想的惡性循環。」默默聆聽,可能就是對患者最好的支持。

  • 新冠肺炎疫情使社會上瀰漫著焦慮情緒,我們更需關注自己及親友的精神健康。疫情帶來各種壓力,包括擔心受到感染、擔憂沒有足夠抗疫物資、每天接觸大量疫情資訊、日常生活 (包括工作、社交、休閒、運動及子女學習等)受影響,擔心失業或經營困難等。精神科專科葉沛霖醫生表示:「每人的處境不同,承受的壓力也有不同,但都有機會影響精神健康,引起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或適應障礙症等。」壓力累積最常見的反應包括:焦慮 (恐懼、害怕、出現身體反應如手震、心跳、呼吸困難、腸胃不適或頭痛等)、情緒低落 (對事物失去興趣/動力、疲倦、難以集中精神或出現負面思想等)、易怒,睡眠及飲食失調等。

常見疾病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