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鉻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的內分泌腫瘤,每一百萬人口中只有2至8位病人,而在每一千位高血壓病人中,只有約1位病人患有此症。嗜鉻細胞瘤,要眾裡尋它,其實並不容易。再者,嗜鉻細胞瘤的臨床表現多變,而且和很多其他病症相似,素有「偉大的模仿者(great mimic)」之稱。當中的三個典型症狀,分別是心悸、頭痛和冒汗,其實在其他病症中也頗為常見,這也增加了診斷的難度。但隨著造影檢查的普及,現在有近一半嗜鉻細胞瘤是意外發現(即在腎上腺意外瘤[adrenal incidentaloma]檢查中發現出來的),這些患者當中只有出現很少或甚至完全沒有出現症狀,往往要透過特別檢查荷爾蒙才能發現。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 黃卓力醫生
-
-
庫欣氏症並非由單一病理所造成,其他原因包括:腎上腺病變(多為單側腺瘤,也可以是雙側腺瘤或增生等)、腦下垂體腺瘤,甚至是一些較細小和難以發現的肺部、胸腺、胰臟等神經內分泌瘤,這些都需要作進一步檢查才可以確診。
-
多個臨床研究和元分析都顯示,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的患者比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在血壓控制相的情況下,他們患上心臟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風、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和左心室肥大)、腎病和糖尿病的風險都較高,若能及早確診,便可早及早「對癥下藥」。
-
很多人以為有高血壓就是簡單的高血壓,其實高血壓還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 (Essential Hypertension) 和續發性高血壓 (Secondary Hypertension)。高血壓的病人當中,大部份(約9成)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患病原因主要是遺傳和環境(如肥胖、吸煙、運動不足等不良生活習慣)相互作用的結果,高血壓的家族史十分常見。也正因為大部份患者皆是原發性高血壓,續發性高血壓往往被人忽略,亦相對較難被發現和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