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響情緒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使社會上瀰漫著焦慮情緒,我們更需關注自己及親友的精神健康。疫情帶來各種壓力,包括擔心受到感染、擔憂沒有足夠抗疫物資、每天接觸大量疫情資訊、日常生活 (包括工作、社交、休閒、運動及子女學習等)受影響,擔心失業或經營困難等。
精神科專科葉沛霖醫生表示:「每人的處境不同,承受的壓力也有不同,但都有機會影響精神健康,引起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或適應障礙症等。」壓力累積最常見的反應包括:焦慮 (恐懼、害怕、出現身體反應如手震、心跳、呼吸困難、腸胃不適或頭痛等)、情緒低落 (對事物失去興趣/動力、疲倦、難以集中精神或出現負面思想等)、易怒,睡眠及飲食失調等。
要調節壓力,可嘗試以下方法:
1. 首先要針對性改善壓力來源,例如適量減少接觸疫情資訊,找家人或補習老師幫忙照顧在家學習的小童等
2. 與親友分享自己的壓力及情緒,他們或許可提供實際的協助,例如:搜購防疫物資及照顧小童等,聆聽及提供情緒上的支援
3. 縱使聚會減少,仍可透過電話及訊息與親友保持聯繫,互相傾訴及支持
4. 在家中或到較少人的地方做帶氧運動 (例如:跑步或健身單車),能有助減壓及調節情緒
5. 做一些一直想做但未有時間去做的事,保持興趣/嗜好,學些新事物,可使心靈有所寄託,減輕沉悶、壓迫或孤獨等感覺
當然,如果壓力及情緒造成相當程度的困擾,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例如經常失眠導致日間精神不振,難以集中精神以致影響工作表現,經常發脾氣影響與家人關係等,甚至出現傷害自己的想法,應盡快尋求專業協助,以找出成因,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