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首頁 健康專題健康專題 【健康專題】解決頑固便秘 5個步驟排便重回正軌

【健康專題】解決頑固便秘 5個步驟排便重回正軌

解決頑固便秘 5個步驟排便重回正軌
了解經肛門灌洗(TAI)

想知道自己的便秘屬甚麼程度?立即填寫問卷,紀錄自己的排便習慣,接受免費諮詢

已嘗試過很多通便藥仍排便有困難?肛門塞藥亦處理不到便秘情況?其實醫學上還有通便藥以外的便秘治療方案,立即向下掃了解「經肛門灌洗(TAI)」!

問:甚麼是經肛門灌洗(TAI)

答: 經肛門灌洗(transanal irrigation, 簡稱TAI)是一種透過經肛門注入水而刺激腸臟蠕動,幫助腸道排空的方法。1 現今TAI可以在家居以醫療儀器進行,2,3 對腸道功能有障礙(如慢性便秘)的人士來說,定期使用TAI有助他/她們重新掌握日常排便節奏。2

問:甚麼時候需要經肛門灌洗(TAI)

答:一般來說,增加纖維的攝入、增加液體的攝取、增加體力活動,或使用通便藥這些方法(統稱為「保守治療」*,2)或多或少都能改善到便秘的情況。4 然而,有部分人士的便秘情況對保守治療反應有限,甚至呈無效;醫學上,這種便秘會被歸納為「難治性便秘」。1

這批小眾下一步的治療可能已經是手術治療︰或接受切除結腸手術、或接受手術建造迴腸造口;5 不論何者,都會為患者帶來永久性的改變。而TAI就是一種定位於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之間、最低入侵性的便秘治療方案,2 為難治性便秘患者帶來手術以外、只需定時使用的選擇。2,6

想知道自己的便秘屬甚麼程度?立即填寫腸道問卷,接受免費諮詢

問: 經肛門灌洗(TAI)是如何進行的?

答:進行TAI前,需有和暖的水源︰2 如附近沒有水龍頭,可以蒸餾水代替。2,7 整個TAI過程應坐在馬桶上進行。

步驟如下︰

  1. 和暖水加入水容器然後接駁直腸管和控制裝置
  2. 排走直腸管的空氣後經肛門置入(親水性直腸管無需額
    外使用潤滑劑)
  3. 直腸管的氣囊充脹後能穏定位置並封蓋肛門防止滲漏
  4. 透過控制裝置注水至醫生處方的水量
  5. 感到腸臟蠕動及強力便意時為氣囊消氣,直腸管會自動
    滑出就如常排便

效果模擬圖*

如完成步驟1至4後,腸臟未有反應,可先放鬆10至15分鐘,然後嘗試俯身向前、按摩一下腹部、或移動一下上身,便會開始排便。3

 

 

 

 

 

 

 

 

問:經肛門灌洗(TAI)要多久進行1次?

答:在剛開始TAI治療時,醫生或需要與你較頻密的溝通以調節灌洗的過程(透過控制裝置),這往往需時4至12個星期。2,3 當TAI調節至最適合你的設定後,醫生或會處方每天或隔天使用1次、或每星期使用1 – 2次TAI。7,8

問: 經肛門灌洗(TAI)需時多久?

答:一些長期的研究顯示便秘患者使用TAI時每節平均需要34分鐘。9有些習慣使用的用家可以10分鐘完成。

問:經肛門灌洗(TAI)有副作用嗎?

答:在TAI灌洗過程期間或過程後,使用者有機會出現一些輕微和短暫的副作用︰他/她們或會感到腹痛、噁心或出現冷顫、輕微直腸出血。7 但總括來說,TAI比起常規的治療會較少引致身體不適,而且在TAI清空腸道後,亦會同時促進膀胱排空,可能因為這樣而令泌尿道感染的出現率顯著低於常規治療。10

較嚴重的副作用包括腸道穿孔,但出現率低至50,000人中才有1宗案例︰9 這情況在TAI治療剛開始時或本身患有腸道疾病的患者比較需要額外留意。7

問:我明白了,那下一步可以怎做?

答:想知道經肛門灌洗(TAI)是否解決你的便秘問題的辦法,可先填寫腸道問卷,接受免費諮詢,制訂合適你的下一步治療方案。

此問卷填寫的資料將直接交給第三方臨床醫護人員,健康研究所並不會接收或儲存任何資料。

* 保守治療還可包括生理回饋(biofeedback)治療。2

參考資料

  1. Wilkinson-Smith V, Bharucha AE, Emmanuel A, et al.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8;30:e13352.
  2. Emmanuel AV, Krogh K, Bazzocchi G, et al.; Members of working group on TAI from UK, Denmark, Italy, Germany, France and Netherlands. Spinal Cord. 2013;51:732-738.
  3. Wilson M. Br J Nurs. 2017;26:846-856.
  4. Bharucha AE, Dorn SD, Lembo A, et al.; AGA. Gastroenterology. 2013;144:211-217.
  5. Lembo A, Camilleri M. N Engl J Med. 2003;349:1360-1368.
  6. Gosselink MP, Darby M, Zimmerman DD, et al. Colorectal Dis. 2005;7:65-69.
  7. Christensen P, Krogh K.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10;45:517-527.
  8. Emmett CD, Close HJ, Yiannakou Y, et al. BMC Gastroenterol. 2015;15:139.
  9. Christensen P, Krogh K, Buntzen S, et al. Dis Colon Rectum. 2009;52:286-292.
  10. Christensen P, Bazzocchi G, Coggrave M,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6;131:738-747.

常見疾病

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