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銀屑病
#皮膚科專科
銀屑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並非傳染病,也不是感染黴菌所致。
銀屑病可影響全身機能,而皮膚只是其中一環。銀屑病除了影響外觀,患者亦比正常人更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綜合症,包括心臟病、心肌梗塞、血壓高和糖尿病等。如懷疑自己患上銀屑病,應儘早求醫。
我有沒有患上銀屑病?
- 銀屑病(舊稱為牛皮癬)有多種類型,常見症狀包括:皮膚痕癢、紅腫、痛楚、鱗屑、燒灼感、出血及感疲倦。患者搔癢時可能令皮膚受損,增加感染風險。
- 約50%銀屑病患者發病2年內出現關節炎,症狀包括:
- 關節發炎,造成疼痛、僵硬、變形
- 關節受損後可能不能回復原狀,影響四肢、甚至手指活動
患者可能同時患上多種銀屑病,如有疑問,請盡快求醫:
慢性尋常性銀屑病
- 80-90%患者
- 最常見類型,症狀可維持多年
- 皮膚出現紅色斑塊、發炎、痕癢;皮膚增厚,容易脫皮,造成鱗屑
- 症狀多為對稱出現,例如左手及右手同時出現
- 約半數患者指甲受損,出現顏色變黃或變白、凹陷坑紋,以及甲肉分離等症狀
滴狀銀屑病
- 少於10%患者,多影響小童及青少年
- 皮膚出現細小滴狀斑塊
- 主要影響身體驅幹
- 症狀一般維持較短時間,數星期至數月不等
- 多為上呼吸道感染誘發
皮褶性銀屑病
- 少於5%患者
- 皮膚出現紅色斑塊,未必出現脫皮及皮屑
- 常見於皮膚褶皺處
膿疱性銀屑病
- 少於5%患者,多影響長者
- 皮膚出現帶膿皰的紅色斑塊及鱗屑
- 膿皰大小由1毫米至1厘米不等,呈黃色或啡色
紅皮病型銀屑病
- 較罕見的急性情況,可致命,需迅速就醫
- 嚴重發炎、紅斑,脫皮,發熱或失溫、脫水,指甲可能變形
- 銀屑病是由於人體免疫系統不受控制,釋出免疫因子攻擊皮膚、關節,甚至器官所致。銀屑病沒傳染性,亦不會人傳人。
- 發病時,皮膚表面的角質細胞以正常10倍速度新陳代謝。未完全成熟的角質細胞形成凹凸不平的紅色斑塊及鱗狀皮屑。
- 銀屑病與特定基因有關,受遺傳因素影響,但不是所有人都會發病。銀屑病未有確實的病因,誘發因素包括:
- 壓力
- 冬天乾燥天氣
- 皮膚受傷
- 光毒性反應(可受日照、紫外線引起)
- 受感染
- 對藥物或致敏原過敏
- 使用藥物後誘發
醫生會為詳細檢查求診者的皮膚和關節,及後可能會進行抽血、抽取關節液、照X光或磁力共振,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醫生會計算患者受影響的皮膚面積的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式:
- 輕微 (3%皮膚): 外用藥物
- 中度 (3-10%皮膚): 外用藥物 + 光學療法 +/- 口服藥物或生物製劑
- 嚴重 (>10%皮膚): 光學療法 + 口服藥物或生物製劑 +/- 外用藥物
* 超過八成患者屬中度
銀屑病暫未能根治,但多種治療方式都可助患者控制病情,令皮膚回復平滑,重拾正常活動能力,改善生活質素:
外用藥物
- 舒緩患處症狀及抑制局部皮膚發炎,例如類固醇藥膏、維他命D藥膏、含凡士林成份的潤膚膏等
口服藥物
- 調節免疫系統,例如免疫抑制劑(甲氨喋呤和環孢素)
- 減少皮膚斑塊及發炎因子形成,例如類視色素(維他命A衍生物)
光學療法
- 照燈,例如紫外線療法、長波紫外線(PUVA)療法及激光療法
- 需接受10至30次治療(約2至4星期不等)才見效
生物製劑
- 較新式藥物,針對性抑制免疫或發炎因子,減少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 適合病情較嚴重,或使用其他療法但無效的患者
自購藥膏可以嗎?
- 醫生處方的藥膏會調較劑量及經專人稀釋,適合長期使用。
- 未經醫生指示正確劑量及用法,長時間使用含類固醇的藥膏有機會導致皮膚變薄、抗藥性及反彈。一旦復發,想控制病情就更困難。
日常生活上可注意以下幾點:
- 於乾燥位置定期塗抹保濕產品
- 患處可適度接觸陽光,但要避免直接曬太陽,以防曬傷
- 避免磨擦皮膚,可用乾毛巾輕輕拍打擦乾
- 穿著寬鬆通爽的衣服及鞋子,避免出汗
- 定期修切指甲,保持指甲清潔乾爽,洗手後要擦乾手指
病友組織
香港銀屑病病友會
電話:5542 6404
網站:https://www.psoriasis.org.hk/